杜康,即姒少康,夏朝的第六位国君,为禹的五世孙。杜康因善酿酒,被后世尊为酒神,制酒业奉其为祖师爷,是中国古代传说的“酿酒始祖”。[2][4][5] 杜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母亲后缗逃回有仍氏(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杜康。杜康少时任有仍氏牧正一职,遭到寒浞[zhuó]追杀,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任庖正,在此期间酿造出酒。虞国国君将两女儿“二姚”许配给少康,帮助他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杜康志在复国,派儿子姒杼和臣下女艾,作为间谍传达消息,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寻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寒浞,建都纶城(虞城县西三十五里),恢复夏朝统治,史称“少康中兴”。[6][7][4] 杜康结束了太康、仲康、相三代夏君统治时期国家支离破碎的局面,历经约一百年的混战,恢复了相对统一的国家。[8][1] 关于杜康的身份和年代,除夏朝第六位国君外,另有“黄帝宰人”说、“东周人”说、“汉酒泉太守”说等其他说法,传说在黄帝时期,杜康负责管理粮食,因粮食腐烂而发明了酒。[9][10][11] 因杜康造酒之说,杜康一名成为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中酒的代名词,中国历史名酒“杜康”由此而来。[a][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