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卡瓦利尔(Kawalier)首次将β-熊果苷分离出来。1912年,候曼尼希(Mannich )首次通过合成得到了纯净的β-熊果苷,而β-熊果苷的完整结构则是在20世纪后半叶被确定。[13]α-熊果苷的发现比β-熊果苷晚,可追溯至20世纪初,有日本学者利用蔗糖磷酸化酶,在一系列反应下制出α-熊果苷。2001年,日本江琦糖业公司利用微生物酶催化糖转移反应,开始大批量产出α-熊果苷。[14]脱氧熊果苷最早于2004年在 哈米德(Hamed)的博士论文中提及,[14]2005年,雷蒙德·布瓦西(Raymond E. Boissy)等人工制成脱氧熊果苷,并证实其对黑色素存在抑制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