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沙蜥

鬣蜥科沙蜥属下的一种爬行动物
1
3
大耳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mystaceus),为鬣蜥科沙蜥属爬行动物[1]为体型最大的沙蜥[9]体长15-24厘米,[4]体重最大可超过42克。[5]体表呈淡黄褐色,[6]嘴角有耳状皮褶,[7]沿皮褶边缘有大量刺状鳞片。[8]背沙黄色,[9]腹面黄白色;背、腹被大小一致的强棱鳞;后肢第三、四趾两侧具发达的栉缘。[9]在受到威胁或逃跑时嘴角的耳状皮褶张开,露出鲜艳的内面不停扇动,四肢伸直,撑起身体,尾巴上翘,尾末端向上卷曲。[6][4][9]
大耳沙蜥主要分布于中亚,少见于欧洲东南部,[2]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栖息于海平面以下45米到海拔1000米左右,常见于荒漠,在中国栖息于半固定沙丘中。[2]以昆虫为食,偶尔也以植物为食。[10]
大耳沙蜥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2]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大耳沙蜥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大耳沙蜥在欧洲被当做宠物贩卖,[2]但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11]

命名

大耳沙蜥以这种像魔法师一样迷人的外观命名,“mystaceus”是男性形容词,由拉丁语“mysta”和“ace”组合而成,“本质上的”,因此“类似”,“mysta”意为神秘和神圣崇拜的秘密仪式的牧师,“ace”意为本质上的、类似;也可能以希腊语“mystax”命名,意为胡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