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芈姓(一作嬭姓),[1][5]屈氏,名平,字原, 又字灵均、正则,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14]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15][16]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17]出身贵族。[2][12][5][18]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4][13][11]后因上官大夫和旧贵族的挑拨,[19]受楚怀王疏远,[4][9]负责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节日以及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管理、教育。[20][19][21]后因坚持联齐抗秦,[4][22]被楚怀王流放至汉北,[23][20]反对顷襄王与秦联姻被流放江南。[20]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5][24][9][25]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26][27][28]他的浪漫主义精神影响了陶潜、李白、苏轼、李贺等后世作家。[27][28]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 新时代。[21][29][28]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1]他君臣契合,举贤授能的”美政“思想,[4][30]“正道直行,竭忠尽智,[22]坚守在自己的国土的爱国精神,[30][31]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21][28][32]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33] 人物生平
出身与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