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栎(学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又名扁果麻栎、北方麻栎、榨树[1][2],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植物[3]。麻栎原产于柬埔寨、印度、中国、泰国等地,引种栽培于美国的阿拉巴马州、肯塔基州等地[4];在中国 分布于浙江、湖北、甘肃等省区[5]。麻栎主要生长在温带[4],常生于海拔60~2200米的山地阳坡、丘陵地带[1][5]。 麻栎为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不规则深裂[5]。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叶下面的脉隆起;具叶柄。雄花序通常集生于新枝叶腋;花梗具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枚,偶有较多者。雌花1~3朵集生于老枝的叶腋;壳斗杯状;壳斗的苞片狭披针形。坚果,卵状球形或长卵形,果脐突起。花期4月,果熟期为次年的9~10月[5]。 麻栎木材坚硬和耐磨[6],可作建筑、家具等用;麻栎壳斗和树皮可提取单宁[7],可用于陶瓷、化肥、纺织、煤气等生产中;其叶是柞蚕的好饲料;木柴及木屑可培养香菇、木耳;种子可作饲料与酿酒[6]。麻栎树干通直,树形雄伟,浓荫如盖,可作风景区的绿化树种[7]。麻栎的果与树皮均可入药,树皮具有收敛,止痢的功效;果可治疗乳腺炎[8]。 形态特征
麻栎为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不规则深裂,暗灰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