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

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下辖特区
六枝特区,为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辖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特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区,系三线建设时期由原六枝特区与郎岱县合并而成,六枝特区总面积1799.48平方千米,辖9个镇6个乡3个街道。[2]截至2024年末,六枝特区常住人口53.8万人,户籍人口752724人。[5]
六枝特区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处于乌蒙山与苗岭山脉衔接地带[1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13],属喀斯特地貌地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六枝特区地处长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大小河流共40余条。六枝特区原名郎岱县。郎岱,因建城于古郎山而得名。[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立六枝市、六枝县、六枝矿区,1970年改为六枝特区。[15][16]
六枝特区境内生活着苗族特殊分支-长角苗,民俗文化丰富,其中梭戛乡箐苗彩色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特区境内古道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六枝特区是融民族文化风情、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一体的独特旅游区[19],境内岩溶地貌、山峰、洼地溶洞等广泛发育[20],是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文化生态景区[2],有AAAA级景区3个[21]
六枝特区是贵州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贵州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产业结构中煤炭工业比重较大[22],煤炭、机械、电力、建筑材料、食品加工为主要产业,特区先后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商品粮基地县、重点产煤县等荣誉。[23]2024年,六枝特区生产总值184.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7.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9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三次产业占比为25.05:25.63:49.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442元,增长5.5%。[5]六枝被称为六盘水市的东大门,是贵州西部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境内形成了三横G7611、G356贵烟路、S314水黄路)一纵(S214、S215)公路主骨架[24],在建的六枝特大桥位居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25]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