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上座-快懂百科
诸上座帖,简称诸上座,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代表作之一。[2][4] 《诸上座帖》为纸本,手卷,纵33厘米,横729.5厘米, 正文内容为草书录写的五代时期金陵(今江苏南京)高僧文益的禅语,正文后有行书跋文一段,卷后落款写明是为其友李任道所书;卷后分别有收藏家明代吴宽、清代梁清标的题跋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qián]宋高宗內府的“内府书印”、贾似道的 “悦生”葫芦印等鉴藏印。[2][1][5][6][4] 《诸上座帖》创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处于黄庭坚创作的中后期。这一时期,他受到黄斌老画竹法的启示,又见到怀素《自叙帖》真迹,自此草书顿进,[7][8]进而有了“龙蛇入笔”的感受。[6][9]并且,在辗转流离的过程中,黄庭坚对人生、艺术、禅学有了更深的领悟。[8]该帖中展示了逆起逆接、首尾呼应、笔断意连等艺术手法,并做到了“随意倾倒”一般的收放自如,是其晚年巅峰作品之一。[10][11] [12][13] 《诸上座帖》初收藏于南宋高宗内府,先后递藏于贾似道、李应祯、乾隆內府等,民国初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1956年张伯驹、潘素夫妇将其捐献国家,[1]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14],为镇院之宝之一。[15]故宫博物院记录了唐兰先生评价:“名人法书,是黄草之代表作,珍甲。”[15][1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