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谓-抖音百科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河北。中国北宋文学家、经济学家、宰相,也被称为北宋“五鬼”之一。[a][1][2] 丁谓幼时天资聪颖,与好友孙何一起以才名著称,被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称为“孙丁”。宋淳化三年(992年),丁谓以第四名登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通判饶州。一年后,丁谓任直史馆,并以太子中允的身份任福建路(今福建省)采访使。后宋太宗卒,丁谓因上奏茶盐之利弊有功而升为三司户部判官。后被派往管理边疆之地。后丁谓因治理边疆有功,而一路升迁至尚书工部员外郎,后再改任夔州路转运使。不久后,丁谓因在“澶州之役”中智退辽军,被宋真宗提拔为知制诰[gào],判吏部流内铨[quán]。 景德二年(1005年)丁谓再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再因制定赋税有功,而加任枢密直学士。[3]大中祥符初年(1008年),泰山封禅之际,任职计度泰山路粮草使,后大摆迷信,致使朝野混乱。天禧三年(1019年),以吏部尚书官复任参知政事。三年后,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即位,宋仁宗封丁谓为晋国公。后因丁谓前后欺罔及与宦官雷允恭交结串通,被宋仁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并抄其家。随后,丁谓多次调任,明道年间,丁谓被授秘书监,定居光州。景佑四年(1037年)丁谓卒于光州,终年71岁。丁谓逝世后,仁宗下诏赐钱十万、绢百匹,将其葬于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内。[1][4] 丁谓任职期间,治理边疆、制定税赋政策,同时采取“一举三得[b]”为北宋朝廷节省大量经费,虽取得了一定的功绩,但其本人大搞封建迷信致使朝野混乱,后权倾朝野便打压敌党,致使众多官吏被驱逐、流放[1][3][5]。另一方面,丁谓长于文学,著作颇丰,现存有作品《谈录》《天香传》等,其诗风早年诗作伤时忧民,清新流利,颇似白体[c],晚年诗风芜杂[6][7][8][9]。北宋士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对丁谓提出评价:“丁谓有才智,但是常常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不择手段,天下都视之为奸邪”[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