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栎

壳斗科栎属植物
1
4
白栎(学名Quercus fabri Hance)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落叶乔木或灌木,别名小白栎[1][2]。分布于中国、朝鲜等地,在中国产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各地,生于海拔50-1900米的丘陵、山地杂木林中[2][3][4]。白栎喜光,耐干旱和土壤瘠薄,幼树稍耐阴,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肥沃的沙质壤土[3][4]
白栎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小枝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绒毛;冬芽卵状圆锥形。芽鳞多数,被疏毛。叶片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叶缘具波状锯齿或粗钝锯齿,叶柄被棕黄色绒毛。雄花序轴被绒毛,雌花序生2-4朵花,壳斗杯形,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坚果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无毛,果脐突起。花期4月,果期10月[2]
白栎种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制作成坚果淀粉,也可酿酒饮用[3][4][5]。同时白栎的壳斗和树皮含鞣质,可提制[kǎo]胶,其木材坚硬耐用,可制成农具、家具等工业产品,树干可培植香菇、木耳等,也可作薪炭使用,嫩叶可饲养柞蚕,老叶可用作绿肥[2][3][4]。白栎萌芽力强,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可作园林绿化树种[3][5]。此外,据中国药用典籍《云南中药志》记载,白栎的壳斗和果实上带有[yǐng]的总苞均可入药,具有健脾消积、理气清火、明目的作用。[6]

形态特征

白栎为落叶乔木或灌木状,高达20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