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1]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制定“本土决战”计划。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实施本土决战,4月初,驻湖南日军调集5个师团,另配属3个独立混战旅团,总兵力约8万余众,[4][5]由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挥,从宝庆(今湖南邵阳)、东安等地向湘西发起进攻,发动了对湖南的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湘西会战。[6]湘西会战于1945年4月9日打响,[2]侵华日军此战的直接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企图从芷江攻入重庆或贵州,以达到南北夹击、消灭国民党的目的。[7]中国军队以何应钦为总指挥,率王耀武第4方面军、汤恩伯第3方面军、王敬久第10集团军、李玉堂第20集团军,以及新六军,总兵力约20余万人,在中美空军的支援下,以雪峰山为依托,与日军决战,确保芷江空军基地。[8][9] 湘西会战从4月9号开始,至6月7日结束,历时约2个月。[10]国民党军队采 取诱敌深入,据险抵抗防御策略,在中美空军的协同作战、中共地方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及湘西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下,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最终以日军溃败而告终。[11]历经55天,这场“芷江保卫战”终以日军被击毙3万余人、部队彻底溃败告终。据学者罗玉明《抗日战争中的湖南战场》一书中的记载,整个会战,中国军民以伤亡20660人的代价,俘敌447人,缴获迫击炮43门、榴弹炮13门、山炮5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240挺、掷弹筒260个、步枪无数,还得到了日军洋马1650匹,彻底粉碎了日军攻略芷江的战略意图。[12]这是中日双方在正面战争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战。[13][14] 湘西会战不仅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芷江机场,还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6]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反攻的重要转折。[15]湘西会战的胜利还促进了芷江受降,预示着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即将来临。[16]此外,湘西会战的胜利,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有所提高。[17] 战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