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蒿

蒿属植物
沙蒿(学名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又名漠蒿、薄(báo)蒿、草蒿、荒地蒿,为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多年生草本植物[1],沙蒿在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均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四川、贵州等地[1]。沙蒿多生于草原、草甸、森林草原、高山草原、荒坡等地[1],为常见具耐干旱、盐碱及沙埋特性的沙生、旱生植物[2]。沙蒿主根明显,侧根占少数,根状茎稍粗,直径4-10毫米;茎单生或少数丛生,高达30~70厘米;叶纸质,上面无毛,背面初时被薄绒毛,后无毛[1],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叶柄长1-3厘米,除基生叶外,叶柄基部具线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中部叶略小,长卵形或长圆形,一至二回羽状深裂,上部叶3-5深裂,苞片叶3深裂或不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1]头状花序卵球形或近球形,基部有小苞叶;瘦果倒卵圆形或长圆形[1]。花果期8~10月[1]
沙蒿不仅是优良的固沙植物,也是牲畜冬春重要的饲草,并具有药用价值,是沙区待开发的野生经济植物[3]

形态特征

沙蒿具主根明显,木质或半木质,侧根少数;根状茎稍粗,短,半木质,直径为4-10毫米,具短的营养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