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卤又称“苦卤”“卤水”,是海水或天然咸水经浓缩、结晶制取食盐后残留下的淡黄色液体,味涩苦,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及溴化镁,浓度为31~34度,以氯化镁含量最多,氯化镁与氯化钙一样,能使蛋白质胶结凝固。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时,浓度一般为18~22°Be′,用量约为原料大豆重量的2%~3.5%,豆浆温度应控制在85摄氏度,并在“点卤”前略为加热,点卤时可一次或分多次放入。[1] 盐卤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人如不小心误服,会感觉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烧灼感,腹胀、腹泻,头晕,头痛,出皮疹等,严重者呼吸停止,出现休克,甚至造成死亡。[2]
2000年前生活于自贡的先民最终发现了2亿前“埋藏”于此的珍宝——盐卤,在东汉章帝到清朝的千年中,他们凿井取卤,穿越千米岩层,提取盐卤。[3] 物化性质
淡黄色液体,味涩、苦。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钙及硫酸镁和溴化镁等。其组成与来源和制法有关,一般氯化镁含量占15%~19%,硫酸镁含量占6%~9%,氯化钾含量占2%~4%,氯化钠含量占2%~6%,溴化镁含量占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