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苏格兰盖尔语:Siol Na Stiubhartaich),是公元 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公元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者是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二世(Robert II),英格兰及爱尔兰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者是英格兰、爱尔兰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1]
斯图亚特家族起源于法国的布列塔尼的菲茨艾伦家族。12世纪初迁居英国后,该家族的沃尔特·菲茨艾伦(Walter FitzAlan)被邓克尔德王朝(The House of Dunkeld)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David I)任命为宫廷总管(high steward),该家族世代继承这个职务,便以此为姓。公元1371年,统治苏格兰的布鲁斯王朝(The House of Bruce)直系男嗣断绝,母亲是布鲁斯王朝公主的罗伯特·斯图亚特(Robert Stewart)成为了苏格兰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于是便建立了苏格兰王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是为罗伯特二世。公元1603年,英格兰的都铎王朝(The House of Tudor)的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去世,都铎家族直系男嗣断绝,按照王位继承法,由于母亲是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的长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按照继承法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英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称詹姆斯一世(James I),随后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均由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后斯图亚特王朝历经6位君主。公元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没有信仰新教的男性继承人,王位按顺位传给来自德意志地区汉诺威王朝(The House of Hanover)的乔治一世(George I),从此斯图亚特王朝结束了对英国的统治。[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