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Agriculture),是人类从采集植物、狩猎野生动物的活动中产生的。[1]其定义范围各不相同,从最广义上讲,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维持生命的商品,包括食物、纤维、林产品、园艺作物及其相关服务”。[2]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其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经济发达一些国家的农业还包括农业产前部门和农业产后部门。[1]
农业起源主要分为三类基本观点,分别为文化进化论、文化生态学以及生物进化论。[3]由考古发现证实,世界上有4个农业起源中心区,即西亚、中国、中南美洲和北部非洲。世界上的重要农作物和家养动物基本上都是在这4个起源中心区被驯化而成的。[4]大约在10500-9500年前,一些经济类作物在西亚地区被驯化;此外,还有大量的工具、及动植物遗存的骨骼等也完整保存在西亚两河流域中。[5]
工业革命开始,现代的农业生产逐渐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采用了各种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技术,如拖拉机、化肥、农药等,并通过兴修水利、开辟道路、培养新品种等途径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形成规模化生产。[6]后来,可持续发展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7]
在农业环境污染中,主要分为土壤、水以及大气等污染,其中土壤污染比较严重。[8]农业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与森林砍伐。[9]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超过一半为一氧化二氮甲烷[10]截至2021年数据记载,每年塑料的产量约为4亿吨。然而,所生产的塑料中只有12%被焚烧,并且只有9%被回收。[11]中国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污染严重。全国遭受工业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的耕地达1000万公顷。[7]
农业学科方面大致有两种,分别是农业经济学及农业科学。[12][13]其中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改良种性、创造作物新品种的一门重要学科。[14]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经过多次改革共同农业政策,欧盟推出了农业绿色的补贴措施,不仅从财政补贴的角度上逐渐引导农民对环境保护和关注,同时又对农业绿色发展进行了制约。[15]此外,2002年,中国对农业开始补贴;2006年,中国已全面开始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农业政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