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

中国翻译家、教授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1]——2021年6月17日[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中国翻译家,教授,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先驱者,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3]
许渊冲于192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在父母的影响下对阅读产生兴趣,其翻译思想随之萌芽。17岁时考入西南联大外语系,跟随朱自清闻一多罗庸等名家学习国文经典,又跟随叶公超钱钟书吴宓等学者学习英文,期间国学功底的积累和英文水平的提高为其翻译之路奠定了基础。[4]1941年,许渊冲担任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的翻译工作,把“三民主义”解释并翻译为美国林肯总统的“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第一次做了沟通中美文化的工作。[5][6][7]194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4年后又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攻读了文学硕士。在此期间许渊冲对中国经典文学和西方文学做了大量学习与对比研究,为其翻译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8]毕业后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时间长达八十余年,著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中诗英韵探胜》等论作,译作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出版了180多本译著,其中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长生殿》《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9]
许渊冲的译作几乎将整个中国古典文学推向了世界,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西语言文化得以更好地融通和互鉴。[9]同时总结并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理论,“三美论”“三化论”“三之论”等。[4]他的翻译成就在翻译领域和整个人文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其翻译作品是学术界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传播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9]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8月2日,他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10]“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正是他一生写照。[1]
2021年6月17日上午,许渊冲于北京逝世,享年100岁。[1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