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威马逊

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
1
3
台风威马逊(英语:Typhoon Rammasun,国际编号:14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lenda)为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九个被命名的风暴。威马逊”(泰语:รามสูร)一名是由泰国提供,是指当地神话的雷神。[1]
台风威马逊登陆多个国家、地区,包括菲律宾、中国、越南等。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7月12日,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威马逊。7月13日,威马逊进入菲律宾负责范围。7月14日,威马逊向西南偏西移动。7月15日,威马逊在菲律宾吕宋岛阿尔拜省拉普拉普首次登陆,下午在菲律宾吕宋岛阿尔拜省巴卡凯第二次登陆。[6][7]7月18日,威马逊以巅峰强度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短暂登陆。不久后便进入海南和雷州之间的琼州海峡。晚上7时半,威马逊再于中国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登陆。同日,掠过雷州半岛,移入北部湾。7月19日,威马逊又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再次登陆。7月20日,威马逊横越广西越南北部,进入中国云南。随后,威马逊在云南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8][1]
超强台风“威马逊”共造成菲律宾近100人死亡,中国62人死亡,越南21人死亡。[5]此外台风还造成多个国家、地区经济损失惨重,其中中国海南省损失接经济损失109亿元[9],菲律宾农业损失达到6.68亿比索(约合1536万美元)。[10]2015年2月,台风“威马逊”被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永久除名”,不再用来给其他台风命名。[11]2016年,台风“威马逊”由新名称“博罗依”取代。[12]

命名由来

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决议规定,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13]当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留给这次台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