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古称涨海、沸海[3],位于中国最南部,属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9]。南海北接中国广东、海南等省区,南至加里曼丹岛[9],东接太平洋,西南通印度洋[7],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15]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是九段线之内的约210万平方千米[7][8]。海域主要有海南岛、东沙群岛等多个岛屿[16][4],入海河流主要为韩江、珠江、湄公河等[11]。 南海处于华南地块、印支地块、加里曼丹岛及菲律宾海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17],至白垩世时封闭成海,到1500-1600万年前,南海海盆扩张停止,当时南海深海盆的面积很大,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两倍[5][18]。南海大致呈北东—南西向伸展的菱形,在其北部、西部发育陆架、陆坡地形,在其南部和东部则发育岛架和岛坡地形,中部主要为深海平原,海底广阔而平坦,马尼拉海沟呈反“S”型深嵌于其中,深达4500米以上[19]。南海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赤道热带海洋性气候[6],气温高,雨水分明,多大风,海雾少[20]。其大部分海区以不正规全日潮为主[20],平均水温终年在22摄氏度以上[11],盐度基本为33‰[12],是中国海海域波浪最大的海域,平均波高为1.3米[21]。该海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动物以游泳动物、无脊椎动物为主,仅北部海域计有2762种,主要有黑鳍基齿鲨、小眼真鲨等[22],植物以藻类、浮游生物为主,主要有大角角藻、短角角藻等[23]。南海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众多,主要有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4]。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便在南海海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25]。唐至元三代,南海丝绸之路已成为中国海上重要的贸易线[26],清时,以广州为起点的南海丝路彻底形成[27][26],国民政府于1945年收复南海诸岛主权[28],1948年,以11条“断续线”为基础的南海疆域格局形成[29]。南海是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区,渔业、运输业占有重要地位[30],环南海区域也是全球经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31],南海是油气形成的有利场所,[32]具有丰富的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滨海和海岛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港口航运资源、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岛和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热带生态系统分布区[33],北部沿岸海域是传统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索饵场。[34]至2017年,该区域GDP规模增长至55753.3亿美元,占全球GDP的份额达6.89%[31]。环南海区域中海运发达,邮轮港口众多,主要有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海口秀英港等[14],航空业发达,至2018年,环南海区域的航空客运量占全球比重达24.7%[35],其中新加坡樟宜机场位连续8年蝉联“世界最佳机场排行榜”榜首[36]。 南海人文历史悠久,民俗活动打柴舞、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等先后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38][39],艺术领域的崖州民歌、琼剧等也于2006年,2008年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41]。此外,该地区还有多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有南山文化旅游区[42]、分界洲岛旅游区等[43]。 南海历史上也是争议多发地区,1997年4月,菲律宾海军登上黄岩岛,炸毁中国主权碑,中国海监船一度与菲律宾军舰形成对峙。1999年5月,发生过菲律宾仁爱礁非法“坐滩”[44]。2012年4月,黄岩岛再度爆发对峙事件[45],2015年-2016年期间,中美多次在南海海域发生摩擦[4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