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

泛指生活于水中的漂流生物
浮游生物指包含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内的,通过漂浮方式进行活动的且运动主动性较差的一类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的小型生物。[1]水体最小的浮游生物只有几微米,而最大的浮游生物是水母,加上触须,最长可达40米。[2]
浮游生物的分布主要受海流影响。这些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被称为浮游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捕食其他生物为生的则称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长大并繁殖后代,一部分逐渐沉降至海底,还有一部分成为浮游动物的食物。[2][3]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体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三大生态系统功能。[1]浮游植物对栖息环境变化敏感,在较短的周期内可以及时反映水生态系统的变化。[4]
浮游动物,在水体中营浮游生活,个体大小主要在 2~2000 μm,其食物来源主要以细菌、微型浮游植物和腐殖质等为主,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下一营养级的食物来源。[4]浮游动物主要涵盖以下四种,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具有很多特点:分布范围广泛、繁殖速率快、生命周期短等。同时,在水产养殖应用中浮游动物还作为许多生物的开口饵料。[1]浮游动物的尸体或排出的粪便也会沉降至海底,其中颗粒较大,沉降速度快的,成为珊瑚、海绵、深海鱼等海底生物的主要“口粮”。[2][3]

形态特征

浮游生物体型细小,大多数用肉眼看不见,悬浮在水层中且游动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动的生物,称浮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