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脂蛋白代谢障碍性血管的炎性疾病,会引起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1]。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6]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流行性疾病。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
该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与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肥胖和家族史等。[4]
按受累动脉部位分类,动脉粥样硬化有主动脉及其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等类别。主要表现为相关器官受累的症状,如脉压增宽、脑供血不足顽固性高血压消化不良、间歇性跛行等。[7]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相当困难。[8]粥样硬化病变发展到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靶器官出现明显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年长患者有血脂异常,且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诊断该病。[8]
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调整血脂、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溶栓和抗凝[4]、扩血管、抗氧化抗炎治疗。[9]亦可以采用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应用最多的是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4]该病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动脉则预后不良。[4]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