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

中国古代官署名
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其作为中国古代九寺之一,是中国明清两代掌管朝会、宾客、吉凶仪礼的机构,下设典客、司仪二署。[1][2][3]
鸿胪寺内设有卿一名,官职为唐朝的三品,少卿两人,官职为唐朝的四品上。[4]中国古代王朝对于各国朝贡交往极为看重,往往给予前来朝贡的国家使节赏赐和礼品,甚至进行封侯,招待使节食宿,故设立了鸿胪寺作为专门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5]
鸿胪寺起源于周朝官职的大行人,主管接待外宾之事,到了秦朝之后,改大行人为典客,并掌控诸侯及归义蛮夷,汉代之后改名为鸿胪,在汉景帝时,掌控诸侯、列侯的丧葬事务,北齐时,正式设立鸿胪寺,寺内设卿一名,掌管之事改为吉凶吊丧、蕃客朝会,隋唐时代沿用北齐鸿胪寺制度,并在其下设置崇玄署。[4]
鸿胪寺与太常寺以及光禄寺的职能很是相近: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但是到了明朝最重要的还是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鸿胪寺一般具有接见外宾、安排相关的外籍人士朝见天子、接收统计外藩的进贡等等涉外职能。[3]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