踅面

陕西合阳特色面食
1
4
[xué](音:xué)面发源于陕西合阳县,也被称作 “旋面” 或 “页面”,[1]据传为西汉淮阴侯韩信发明,是陕菜[2]为陕西合阳县独有的风味美食,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方便面[4][1]
踅面由小麦面和荞面两种材料混合而成,经由磨面、和面、摊面、切面、下面五道工序,将面煎成硬币厚薄饼、切成细条后水煮,再佐以调料食用。踅面具有治病保健的功效。当地流传着: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的说法。[1]

起源与发展

源起

踅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中是“转来转去”的意思。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调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因而得名。踅面也被读作 “旋面” 或 “页面”。踅面产于陕西合阳县,是当地独有的风味美食。[5][1] 关于踅面的起源地,有洽川西[yuán]坊镇、百良侯卒村王村同家庄镇四地,而由来则有“韩信发明说”、“自然灾害说”、“矿工下井说”几种说法。[1]韩信发明说,是指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了解决军粮,韩信以荞麦为主要原料,制成行军打仗时的快餐食品,就是踅面。踅面有 “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的说法;[4][6][1]自然灾害说是指自然灾害后,人民补种荞麦,制成踅面。矿工下井说是指矿工下井前,饱饱地吃上踅面,可以干很久的活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