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府

兰州明朝肃王府
明肃王府是始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的王府建筑[1],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明肃王府一直是甘肃最高行政权力机构所在地,明代为肃王府、清代为陕甘总督府驻地、民国为甘肃省政府所在地,现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2]
肃府王宫东北面为宫苑,昔称“凝熙园”,后改为“节园”,为肃王府私家园林,清代左宗棠开放节园任市民游览,民国十二年(1923年)此园改为中山西园。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后花园一切建筑设施包括古城墙、拂云楼、望河楼等皆已拆除,现在保存的只有甘肃省人民政府门和中山堂。[1]

历史沿革

肃王迁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加强君权,分封诸子,以巩固朱家王朝。“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以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封爵,分镇诸国”,从洪武三年(1370年)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拱卫中央皇权。秦、晋、燕、代、肃、辽、庆、韩、谷等九王被分到北边沿长城的重要边塞地区,“藩王守边”,以防蒙元势力,位高权重,甚至拥有兵权。其中,肃王后来对兰州发展影响重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