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

河北省承德市的佛教寺院
1
4
普陀宗乘之庙(英文名:Putuo Zongcheng Temple)也称为“小布达拉宫”,是中国河北省承德市的佛教寺院,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侧,狮子沟南麓,坐北朝南,东邻须弥福寿之庙,西邻殊像寺,占地25.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2]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意为“观音圣地”,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是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6][10][11]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竣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历时四年半。是乾隆为了庆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乾隆60大寿和三十六年(1771年)皇太后钮钴禄氏的80寿辰及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特令内务府仿拉萨布达拉宫而修建的。后由于清末国力衰退,民国时期的战乱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力尚未充沛,停止了对普陀宗乘之庙的维护与修缮,加之侵略者的掠夺与破坏,寺庙损毁严重。普陀宗乘之庙是汉藏结合式寺庙,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是汉藏建筑融合再创造的成功范例,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庄严,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藏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3][12]
普陀宗乘之庙作为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中国四十四个名胜风景区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8][7][13]

历史沿革

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