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达蒂·罗伊(Arundhati Roy,1961年11月24日-),印度知名作家。她以1997年的小说《微物之神》成名。
人物介绍
阿兰达蒂·洛伊1961年生于印度,她是一名用英语写作的印度作家,同时还是一位致力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对等的左派分子。以猛烈批判政治和社会著称。发表《想象的终结》《核武器的威胁》《平等权利的促进》《对恐怖主义之战》和《生存的代价》等大量文章。她曾于1999年参加游行,反对政府在纳尔默达河流域盲目上马大型水坝建设项目,并根据实地考察写出《更大的公益》,指出政府操控的经济行为使个别统治者中饱私囊,人们则被迫迁居,利益无法被保障 。洛伊公开称:“克什米尔从来就不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说,印度这个国家只是一个概念,和巴基斯坦一样,只是印巴分离的产物,这番话越线了。他指出美国出兵阿富汗并不是为了民主,美国支持的北方联盟的行径和塔利班没有区别。以色列是个恐怖国家,对黎巴嫩人民在犯罪。 16岁时逃离家庭,一路北上,只身来 到新德里,住在德里某废墟的一间锡皮小屋里,过著波西米亚式的生活,以贩卖空酒瓶为生,六年后她才再度与母亲重逢。后在学校主修建筑;靠打工挣钱读完大学。毕业的时候拒绝设计一栋建筑,而是写了一篇论文:《后殖民时期德里的城市发展》。毕业后和大学男友达·卡纳结婚,在果阿卖过7个月的蛋糕,然后又回到德里,做过记者、编辑,四年后离婚,遇到第二个丈夫克里什纳是个导演,他邀请她在电影《梅塞·撒伊卜》(Massey Sahib, 1985)中担任女主角,后来他们有一起拍摄了许多电影,她也开始从事电影文学剧本写作。他对《土匪女皇》的改编很不满意,认为电影再次强暴了普兰·黛维一次。她解释说:电影工作就是要跟许多人合作……但我想一个人干,做一件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的事。我写《微物之神》,只有我和我的作品。我也不给任何人看。我也不跟任何人说。我就坐下来写。从1992年写到1996年,整整写了4年,《微物之神》使用“具有印度特色的英语”,没有动词的整章句子、随意运用大写字母、不断新创重叠名词词组,这种语言风格就是印式英语。1997年,印度独立50周年之际,37岁的她凭借《微物之神》成为第一个获得全美国图书奖、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的印度作家,赚了50万英镑,震惊了世界文坛。 罗伊早期从事电视和电影工作。她在1985年的《马西·萨希布》中出演。她为《安妮的故事》(1989年)和《电动月亮》(1992年)编写了剧本。这两部电影由她的丈夫普拉迪普·克里申执导。罗伊因《安妮的故事》获得了1988年最佳剧本国家电影奖。1994年,她批评了谢卡尔·卡普尔的电影《强盗女王》,该电影根据富兰·德维的生活改编。在她的影评《伟大的印度强奸把戏》中,她质疑了“未经她许可就重新演绎一个活着的女人的强奸”的权利,并指责卡普尔利用德维并误解了她的生活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