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

经典传统戏剧
1
4
《四郎探母》又名《探母回令》《北天门》《四盘山》,作者不可考,但在道光四年(1842年)庆昇平班戏单中即已收录,是京剧传统经典剧目。该剧是京剧形成初期产生的一个剧目,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经典京剧剧目。[1][2][3]
故事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四十一回及民间故事,[4][1]讲述了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被辽主萧太后招为驸马,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四郎恐误令箭限期,又连夜赶回辽邦,不料此事被萧太后得知,四郎被擒拿问斩,经铁镜公主与二位国舅等求情,方获宽恕并被派往北天门镇守边关。[5]
《四郎探母》是传统京剧中的经典骨子老戏,有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名家,为戏迷演绎经典名剧《四郎探母》。[6][7]该剧情节感人肺腑,唱段脍炙人口、韵味悠长。其中对家国情怀和复杂情感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情理与人伦,折射出人性光芒,引发情感共鸣。[8]该剧除京剧外,在秦腔、眉户戏、同州梆子、晋剧、上党梆子、川剧、河北梆子、祁剧等都有同名剧目。此外,同剧而异名的有滇剧《坐皇宫》《斩辉》,汉剧《双回国》,湘剧《四盘山》,粤剧《四郎会母》,赣剧《回国图》等。[3]

创作背景

该剧取材于杨家将故事,皮黄(京剧)《四郎探母》的前身是楚曲《杨四郎探母》,楚曲摄取了五代韩延徽探母的故事,并沿袭了明代小说《杨家将演义》的发展路径。早期皮黄本《四郎探母》对楚曲的对楚曲的重要改变,是将楚曲中公主口述的“盗令”情节改为明场出演。在《杨家将演义》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作者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