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属

棕榈科槟榔属植物的统称
槟榔属(Areca L.)是棕榈目(Arecales)棕榈科(Arecaceae)的模式属[4],据2012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槟榔属约有50种,其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澳大利亚等地区;中国有2种,分别为槟榔(Areca catechu L.)和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1][5][3]
槟榔属植物为乔木或灌木[1],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热带森林中[5],其叶簇生于茎顶,羽状全裂;花单性,雌雄同序;果实球形、卵形或纺锤形;种子卵形或纺锤形[1]
槟榔属植物在食用、工业、园林观赏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尤以其模式种槟榔较为著名,影响范围甚广。如三药槟榔的果实可食用;槟榔的茎干和纤维可作工业原料,用以制成纤维隔板;此外,槟榔植株多部位可入药,有多种制剂,《中国药典(2020版)》中收录槟榔四消丸(水丸)、槟榔四消丸(大蜜丸)、木香槟榔丸等多种药品。[6][7][8][9]
由于农业转移、小规模农业等的威胁,使槟榔属中的一些物种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10];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共收录了30个物种,其中被评估为濒危的有5种,易危的有4种,近危的有3种[10],已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对部分物种进行保护。[10][11]
槟榔属中的槟榔含有槟榔碱,其可促进口腔粘膜下纤维化,长期咀嚼可能会引起吸入性哮喘、精子减少、食道癌等疾病[12]。2023年,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13]泰国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均颁布了槟榔限制令,禁携带或贩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