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1929年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193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担任助教,1933年,赴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193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1939年,赴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进修。1940年,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科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医学学部第一位女性委员[a];1959年先后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4][9][10][11] 林巧稚主要研究妇产科学 ,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12]在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科普宣传和妇幼保健工作。[1][13][14][15]主要医学著作有《妇科肿瘤》《家庭育儿百科大全》《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等[2],发表过的医学论文有 《恶性葡萄胎85例诊断及预后的探讨》《CHINA'S ACHIEVEMENTS IN MEDICAL AND HEALTH WORK ARE NOT TO BE EFFACED》。[16][17][18] 曾于1956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1960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1978年获得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4]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