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

唐代宗时期的宰相
元载(公元713年[2]公元777年),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唐朝宰相[1][3]
元载出身寒微,从小博览经史,曾多次考中乡试却不被提升。天宝初高中进士,被授予[bīn]州新平尉。后经监察御史韦镒东都留守苗晋卿引荐,元载先后升任大理评事和大理司直[1]唐肃宗即位后,元载从祠部员外郎升任洪州刺史,入京后担任度支郎中。元载善于应对,受到肃宗嘉奖,先后担任江淮转运使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兼度支转运使。肃宗病重后,宦官李辅国权势愈大,元载与其交好。李辅国原定元载任职京兆尹,因元载更想有权势,被元载推迟。随后元载如愿被授予宰相一职,且原职位度支转运使不变。[1]
唐代宗即位后,元载善于揣摩圣意,受到代宗宠信,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载助代宗铲除掌权宦官李辅国和鱼朝恩[4]后,自恃功劳,行事肆无忌惮,在官员任职上排挤忠良、引用贪官污吏,收受贿赂、大肆修建私人宅院,纵容妻子儿子害人敛财。代宗为保全君臣的关系,告诫元载收敛,元载不思悔改。大历十二年(公元777),代宗下令赐死元载及其妻儿,将元载自幼出家为尼的女儿收入掖庭,并挖开元载先祖及父母坟墓。[1]唐德宗即位后,因感念元载曾帮助他成为太子,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恢复元载官职,并赐谥号荒,后又将谥号改为成纵。[5]
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刘昫认为元载长期作恶还不悔改,导致家族灭亡包括妻子儿子都被诛杀,身死后还殃及祖宗;[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认为元载在铲除宦官、议修筑原州等事上有可取之处,但贪得无厌导致自己和妻儿一同被赐死,先祖的墓也被挖,是自作自受。[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