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库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区东北部的水库
深圳水库(Shenzhen reservoir)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区罗湖区东北部。工程于1965年3月竣工,因水库建在深圳河上游得名,水库正常蓄水位27.60米,保护区面积58.98平方公里,集水面积60.5平方公里,库容4577万立方米。清澈洁净的东江源头水通过东深供水工程的明槽暗道抬高水位46米注入深圳水库,再由深圳水库供应香港 [1][2]
深圳水库是深港两地最重要的饮用水库,供水占香港总用量的70%,占深圳用水量的40%,水库建成迄今已向香港地区供水120多亿立方。[3]水源的供给直接影响到深港两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是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 [3]深圳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生活污水污染威胁的风险,水库内水质优于水库外,其水质较为均匀,枯水期水质优于丰、平水期。[4]
2023年9月7日傍晚到8日上午,深圳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暴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深圳水库于8日0时15分起以70-80立方米/秒流量排洪。截至8日20时,深圳水库水位为27.72米。[5]

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解决深港地区缺水问题,宝安县在广东省委、惠阳地委的倡导和支持下,以及广东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决定兴建深圳水库。1959年8月19日,广东省委批复同意修建深圳水库。1959年11月15日,深圳水库开始动工,指挥部设在一个俯视整个水库工地的山坡的草棚内(即现水库红楼侧)。当时的宝安县委书记曹若茗任总指挥,后为马志民和张立风,负责移民搬迁和前期筹备工作。水库主坝由农民、工人、机关干部、学生、城市居民参加建设,左副坝由解放军建设,右副坝由工地指挥部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建设。同时,全县13个人民公社抽调了25000名民工,解放军也派出一个团参加这次大会战,最多的一天有约4万人同时施工,要在100天内完成水库大坝主体工程。[6]1960年3月,深圳水库正式竣工。1960年11月,港英政府首度与广东省政府达成协议,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提供50亿加仑(约1893万立方米)淡水。1961年2月1日,深圳水库正式向香港供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