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州区-快懂百科
凉州区,中国甘肃省武威市辖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武威市中部。东接阿拉善盟,西邻肃南,南连天祝和古浪,北靠永昌和民勤。[3][2]下辖37个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9个街道,[5]总面积为4907.96平方公里。[1]截至2023年末,凉州区常住人口87.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1万人。[7]区政府驻凉州区东大街120号。[9] 凉州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区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有“金盆养鱼”之称。地貌类型分祁连山山地、走廊平原绿洲和腾格里沙漠三种。[3]境内河流属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水系,[11]主要有西营河、杂木河、金塔河、黄羊河4条河流。[12]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11]凉州历史悠久,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战国前是少数民族西戎部落的驻牧区域。[13]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休屠王在今凉州城所在地,修筑了姑臧城。[4]三国时期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置凉州,以姑臧为州治,自此以后武威为凉州治所。[14][15]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凉州卫,后改为凉州府,其治所武威县。[13]2001年5月9日,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为凉州区,归武威市管辖。[11] 凉州区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凉州是甘肃小麦、玉米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16]2022年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252个,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3.17万吨。[17]第二产业以绿色能源、黄金奶源、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医药为主导产业。[18]建成省级工业园区2个、市级工业园区1个,规上工业企业112户。[5]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19]商贸物流、饮食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20]2023年,凉州区实现生产总值42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9∶17.6∶55.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432元。完成旅游接待人数1583.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18亿元。[7] 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敦煌学和西夏学的诞生地、简牍[dú]学的发源地。[5]有西夏碑、武威文庙等[2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5]有凉州贤孝、河西宝卷、凉州攻鼓子[22]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还有烩羊杂碎、[24]凉州行面[25]、凉州皇冠梨[26]、羊羔肉[27]等名吃特产。截至2021年,凉州区拥有武威雷台公园、文庙景区等[8]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处,国家级AAA级景区4处。[8]凉州区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被省文旅厅评为“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8][29]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