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古称“大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地处攀枝花市北部,东邻米易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南通市郊仁和区,西与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毗邻,总面积3269.45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盐边县常住人口17.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4.45%,下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桐子林镇。[2][3] 盐边县属深切割侵蚀剥蚀 中山类型,地势走向以东西向为主,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暖、春温高、夏秋凉,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季低层逆温效应显著。县境内溪流众多,有大小河流810余条。盐边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老的“笮人”在此繁衍生息,汉时属越嶲[a]郡,唐时属昌明县,元时属云南行中书省,明时改为“布政使司”,清初设宁远府,治所西昌。盐源、盐边隶属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雍正六年(1728年),罢卫改置盐源县,隶属宁远府,到了宣统元年(1909)此地设厅,始名盐边。民国2年(1913)改厅为县。[2][12] 2023年,盐边县地区生产总值16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9%,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6.2亿元,增长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3%,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55.7:24调整为18.8:56.7:24.5。[13][6]盐边县是攀枝花市主城区的“北部门户”,境内有成昆铁路及成昆铁路复线,G5京昆高速等,是攀枝花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2] 盐边县历史文化悠久,多民族聚居,千年大笮源远流 长。全县把独特的人文内涵与富集的旅游资源对接,红格特色小镇-二滩库区-格萨拉“百里生态旅游长廊”。浸润着31个民族古老血脉的傈僳族婚礼、苗族斗釜歌、绷鼓仪式、仡佬族送年节、红彝蹀[dié]脚舞、笮山锅庄等一大批传统文化,申报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编制了《笮山若水》系列旅游文化丛书、《盐边旅游指南》等10余种宣传文本;拍摄了《传说》《黄帝》《大禹》《金沙》等影视剧6部;[14]有A级旅游景区4处,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红格镇红格村等景点。[15]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