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科(学名:Chrysopidae)是脉翅目下的一科昆虫。[1]至2018年,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记录世界草蛉科昆虫共有3个亚科;[1][9]该科下有34个属,531个种。[1]草蛉科昆虫以蚜虫、飞虱、粉虱、蓟[jì]马等小体型昆虫以及鳞翅目昆虫的卵、小幼虫为食,[10][9]长期作为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10] 该科成虫体型中等,细长,[6]多数种的体色及翅脉为绿色。[7][8][6]具有丝形的、纤细的触角。[6][9]头上多见黑褐色斑纹,斑纹的数目及部位可作为分类的依据。[6]前翅和后翅均为膜翅,形状及脉纹相似,脉纹细而多呈网状,[7][6]翅端圆形,翅痣的颜色、翅面是有无暗色斑纹,这些都是对草蛾科进行鉴别的重要特点。[8]
草蛉科昆虫分布全世界,其下属的分布类型既有全球分布,也有多区分布,以及高山、高原类群。[14]它们一般趋向杂草种类多、隐蔽性好、猎物种类及数量丰富的生境迁移。[10]大多数物种倾向于人类农事活动少、远离交通干线的生境。[10] 其幼虫叫蚜狮,因善于捕食蚜虫而得名。[15]柳宗元在其《蝜[fù]蝂[bǎn]传》这篇寓言中说:“蝜蝂传,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这其中提到的“蝜蝂”便是指草蛉。[15] 分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