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天地会清代最主要的秘密会党之一,主要活跃在南方数省以及海外华侨之间。天地会的名号取自”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又称”三点会“或”三合会“,在会内也称”洪门“,俗称”洪帮“。[1]
关于天地会的起源时间,学界尚有争议。清史档案表明天地会起源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为福建漳浦县的洪二和尚开创。福建漳州泉州一带,是清王朝禁海令的地区,也是南明政权反抗清王朝的最后基地,当地纠众结会的习俗由来已久。天地会吸收了当地早期会党的组织形式和结拜方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象征。天地会成立之初,在闽粤、闽浙地区迅速传播,并图谋举事。天地会的动乱在朝廷的压制下平息下来了,但是后续天地会传入台湾后,在台湾又爆发了天地会的大起义。清廷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这场动乱镇压下来。后来《大清律例》规定了惩办天地会的律例。之后天地会从福建、台湾一带传至浙赣、两广两湖、云贵等广大地区,并且以此衍生了结拜仪式和隐语暗号更严密复杂的名目。之后,天地会反抗官府的意识趋强,后期四川的啯噜会也在天地会的影响下逐步发展成晚清长江流域具有很大势力的哥老会。早期天地会会员大多是穷苦劳动者,到嘉庆道光年间,天地会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穷苦的下层知识分子加入,还有个别富裕的人家也加入其中。[2]
天地会的组织极具生命力,他各个堂口互不隶属,彼此独立,但是又有一套相互识别、联络的隐语。不同山堂的弟兄有相互协作的义务。天地会北部根据年龄大小排列长幼尊卑之序,帮会内部等级制度严格。在内部,大哥拥有生杀予夺以之权,最下级的普通民众,只能听从各级首领使唤。[3]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天地会曾在各省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该会各派中有的参加过早期工人斗争、反洋教斗争。辛亥革命期间,有些地区的派系受同盟会引导,多次参加起义。传至国外后多次领导当地华人反抗殖民统治。后续,这些秘密团体为反动势力操纵和利用,渐渐没落。[2]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