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基本粒子之一
电子(英文名:Electron)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同时它和中子以及质子也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亚原子粒子[1][2][6]电子是第一代轻子,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以重力、电磁力和弱核力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两个电子都不能处于同样的量子态[1][2][6][7]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其质量、自旋、带电量大小都与电子相同,但是电量正负性与电子相反。当电子和正电子碰撞时,它们会被破坏并产生一对(或更多)伽马射线光子[1][2]
电子是自然界中最轻的带电粒子,其质量大约是质子的1/1836,与质子或中子相比,电子被认为是几乎无质量的,因此电子质量不包括在计算原子质量数中。[2][8]当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不等时,原子会带电,称此原子为离子。当原子得到额外的电子时,它带有负电,叫阴离子,失去电子时,它带有正电,叫阳离子[7]若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电量不平衡时,称该物体带静电[9]电子与质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电子被束缚于原子中,多个原子之间,会形成化学键交换或分享电子。[7][10]在原子中,电子在壳层轨道中环绕原子核,每个壳层仅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和壳层中的排列称为原子的电子构型。这种电子构型不仅决定了原子的大小,还决定其化学活性。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相似元素组中的元素分类是基于其电子结构的相似性。[2]
1838年,英国自然哲学家理查德·拉明(Richard Laming)首次假设了不可分割的电荷量的概念来解释原子的化学性质[11]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约翰斯通·斯托尼(George Johnstone Stoney)随后引入了电子一词作为电的基本单位;[12]1897年,约瑟夫·约翰·汤姆森(J.J. Thomson)发现了阴极射线会被磁铁偏转,而根据磁性以及偏转方向,并将其确定为负电荷粒子。[13]
电子在许多物理现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电、磁、化学和导热系数,以及引力、电磁和弱相互作用等。[14]由于电子带有电荷,它的周围会产生电场,根据洛伦兹力定律,电磁场也会影响电子的运动。[15][16][17]电子在加速时会以光子的形式辐射或吸收能量。[18]实验室仪器能够利用电磁场捕获单个电子和电子等离子体[19]电子涉及许多应用领域,如电子束、成像、自由电子激光及其他应用等。[20][21][22][23][24]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