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狐蝠

狐蝠科狐蝠属下的一种大型蝙蝠
琉球狐蝠(学名:Pteropus dasymallus),别名有台湾狐蝠等[2]。其下属有五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省日本以及菲律宾[6][7][8]。在翼手目Chiroptera)中比较特别的是它不会发出回声定位的呼叫[9]
琉球狐蝠是台湾省翼手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4],体长约20cm[4],成年个体体重平均491.86g[5]。其毛色主要为浅红棕色,而背部与颈部的毛为米黄色[6]
琉球狐蝠因为受到过度捕猎,1970年代被认为已在中国台湾本土灭绝,但后续调查发现其仍有少量分布[9][3]。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入易危(VU)等级[3],《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0)将其列为濒危(EN)物种[10],《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录》(CITES)(2023)将琉球狐蝠列入附录Ⅱ[11]。琉球狐蝠生活在树林中,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因此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3][12]。除此之外,科学家也使用了从琉球狐蝠体内分离的细胞系去进行生物学研究[13]

形态特征

琉球狐蝠是在台湾的翼手类中是体形最大的一种。其前臂长12.1~13.8cm,体长约20cm。其头部形似犬,眼大,卵圆形耳壳,无耳屏[4]。成年个体平均体重491.86g[5]。其毛发特征为:胫上部有毛,全身覆盖有蓬松的混合长毛。毛色主要为浅红棕色,而背部与颈部的毛为米黄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