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掩码

一种用于分配网络资源的技术
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子网掩码是一个 32 位的 2 进制数,用于表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其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 1,对应于主机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 0[1]
子网掩码有多种表示方法,包括二进制(如255.255.255.0)、十进制(点分表示法)和CIDR表示法(如“/24”),它们用于明确指定IP地址中的网络和主机部分。这些表示方法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使用,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精确性和灵活性[2]
子网掩码必须配合IP地址一起使用,可以确定 IP 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以帮助网络设备识别本地网络和远程网络,从而实现以下功能:确定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区分本地和远程网络、支持子网划分,并确保数据在网络中正确传输和路由[3]

发展历程

在早期网络设计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子网掩码的概念尚未引入,网络设计采用了基本的网络拓扑和地址分配方式。在这个时期,IPv4地址分配采用了类别地址方案,将 IP 地址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这限制了网络的灵活性,导致了地址浪费和不均匀的资源分配[4]。因此需要引入子网掩码来合理的分配有限的互联网资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