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
1
4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1948年11月2日)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7][2][10]
1948年9月12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率领东北野战军70万大军向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发动大决战,连克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6][11]在战役初期,解放军通过快速机动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将国民党军分割。为解锦州之围,10月10日至15日,蒋介石调动11个师的兵力对塔山发动猛攻,未能突破解放军阵地。后廖耀湘部自沈阳驰援锦州,于黑山大虎山地区遭解放军阻击,未能顺利突破。10月14日,解放军对锦州发动进攻,并于次日成功攻克锦州。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多名军官率部起义,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官于10月30日撤离沈阳。31日,解放军突破沈阳铁西区,国民党军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率部投降。11月2日16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十余万,沈阳全部解放。10日,解放军收复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获得解放。[12][13][5]
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在给东北解放的贺电中写道:“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东北解放,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3][14][15]

战争背景

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