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科

辐鳍鱼纲鲇形目下的一科
1
5
鲇科[a](Siluridae)是辐鳍鱼纲鲇形目下的一科。截至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将鲇科分为14属、107种。[1]鲇科鱼类身体延长,[6]前段较为粗壮,后段渐细而侧扁,[7]体表光滑无鳞。[8]不同物种体型差异较大,如鲇属欧洲六须鲶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13]最大体长可达5米,体重达330千克[4]而近鲇属的血色近鲇最大体长约为4.1厘米。[5]鲇科物种的体色有深色、透明、银灰色等。[14][15][16]
鲇科鱼类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的淡水水域,[9]其中在南亚和东南亚水域分布的物种最多。[2]鲇科鱼类均为底栖生活,[9]为肉食性鱼类,[10]主要以腐屑、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白天多栖息在水草丛生的底层,夜间开始活动觅食。[17]鲇科鱼类的繁殖方式为卵生[11]
鲇科鲇属鲇鱼、南方大口鲇、欧洲六须鲶鱼等鱼类生长速度较快,易驯化而且肉质好,[9][18]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9][19]同时欧洲六须鲶鱼为大型鱼类,[18]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白化欧洲六须鲶鱼、缺鳍鲇属的双须缺鳍鲇等物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21][22]罗马尼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全球多地发行过以鲇科为主题的邮票[23][24][25]中国湖北荆州地区流传“五虾闹鲇”的民间彩灯舞蹈,[26]上榜国家级非遗名录,[27]有万物共荣迎新春,普天同庆闹新年之义。[26]但同时鲇科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欧洲六须鲶鱼在多地作为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风险,而且大型成鱼也威胁人类安全[28]鲇等物种的卵有毒,不可食用。[29]
截至2024年,鲇科中94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CR)物种有4种,濒危(EN)有9种,易危(VU)有7种,近危(NT)有13种。[2]在2021版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鲇属的昆明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

命名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