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诊简摩

形色外诊简摩
《形色外诊简摩》是清朝学者周学海于1894年撰写的诊断学专著,共分为两卷。上卷主要论述望诊,包括形诊总义、生理性形态、病理性形态以及络脉形态等;下卷则阐述望色,如面色、目色、舌色等。本书集结历代有关望诊文献,并结合闻诊、问诊。其中,“舌质舌苔辨”和“舌苔有根无根辨”两篇医论被现代医家任应秋评为望舌中的最根本功夫。在伤寒温病之舌法方面,周学海取陶节庵、叶天士两家之说,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全书实用性强,博采约选,为诊断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成书背景

《形色外诊简摩》是周学海在学宗《内经》的基础上,对历代先贤的有关论说精心取舍,同时结合自己数十年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撰写的诊断学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内经》为主,收集和整理了历代有关望诊理论,条分缕析,阐明其理。上卷专论“望形”,首叙形诊总义,详述头、面、七窍、胸、胁、腰、腹以及皮毛、筋、骨、肉、脉、二阴等体表部位与脏腑相应的生理关系和脏腑病变的外在表现;次论形态的类型,阐明不同形态、肤色、性情以及对时令气候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体质差异;然后全面介绍了五脏病证和五脏阴阳绝证等,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最后专论络脉形态色泽的异常表现,以分析脏腑病变的寒热虚实。下卷专论“望色”,首叙色诊总义,阐述面部分位与脏腑肢节的生理联系,绘有分位图两幅,为定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次论面部五色的变异,并将伤寒温病、杂病的面部病色分篇详述,阐明其不同的病理变化;然后对目部内应脏腑、目色之变化、目睛形色之改变以及舌诊等内容,皆作了详细论述。在“外诊杂法类”中,介绍了毛发、鼻、人中、唇、齿、耳、爪甲等诊法,充实了外诊的内容。书中注重四诊合参而又有所侧重,认为“望、闻、问,有在切之先者,必待切以决其真也。三法之与切脉,因互为主辅矣。三法之中,又望为主,而闻、问为辅”“以望为三诊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