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文清

香港电影先驱
关文清(1894年08月24日-1995年06月1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县(今开平市),他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文学系,是香港电影的先驱、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2][3][4]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关文清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电影。[4]上世纪20年代回国后,他担任了米高梅影片公司顾问。[4]1928年,关文清创办了“关文清英文学校”,并开办了电影社。[4]1932年,他执导联华公司的创业作《铁骨兰心》。[2]1935年,为大观公司执导著名爱国电影《生命线》。[2]之后,他陆续于1936年推出了《抵抗》,于1937年推出了《边防血泪》,于1938年推出了《公敌》抗战三部曲。[4]之后于1939年1987年,他陆续作为导演与编剧执导了多部影片如《姑嫂坟》《复员泪》《广东先生大破谋人寺》《三娘教子》《重生》《难为了妈妈》《十载繁华一梦销》《残花泪》《空谷兰》《檐前滴水》《送錯禮餅煲錯薑》《差利捉猫记》等。[1]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94年,关文清出生于开平赤坎镇大梧村朝阳里。[4]父亲关绍勋是清末秀才, 在本邑讲学。[5]为了学习和掌握电影艺术各方面的知识,在辛亥革命时期,关文清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电影。[4]在此期间,关文清通过他在洛杉矶影城好莱坞当临时演员得来的积蓄,进了加州电影学院学习,主攻编导,并旁及有关拍摄电影的其他课程。[3]在此期间,他担任好莱坞电影制片机构的东方文化顾问,并在好莱坞学习和从事电影工作。[3]并在几年后从美国加州大学文学系毕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