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厦铁路

漳厦铁路
漳厦铁路是福建省第一条铁路,修建于清朝光绪31年(1905年),由华侨集资开始。该铁路采用国际标准轨距(1,435毫米)设计,动力为蒸汽机车牵引,采用单线路基并预留地亩以备日后进行双线建设,路基标高设计在历年洪水最高位以上。全路共有蒸汽机车2台,分别为英国造载重24吨和美国造载重21.5吨,挂二等车厢2节,三等车厢6节,货运棚车3节,敞车6节。漳厦铁路共有9个车站,分别为嵩屿、海沧、下厅、通津亭、后港溪、石美、蔡店、吴宅、江东桥。全程耗时约3小时,每日上行、下行各开行2列。漳厦铁路于宣统2年(1910年)完成长28公里的厦门嵩屿至漳州江东桥段工程并开始通车。然而,由于经营不善与资金不足,后续工程不了了之,已建成线路也于民国19年(1930年)漳嵩公路开通后停运并于日后战乱期间被拆毁。目前在福建省博物馆内将“漳厦铁路”石碑作为历史文物保存。[1]

简介

1905年,福建省华侨筹资组建铁路公司,先修漳厦铁路,自厦门岛对岸嵩屿起至漳州止,长45公里。1907年7月开工,1910年5月修至江东桥,长28公里,因营业不善,股款不继而中止。该路于1930年拆除。
被历史湮没的漳厦铁路2007-01-21 17:49一九一五年,福建都督许世英巡视漳厦铁路的合影。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