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渍(1248年—1326年),高丽王朝后期大臣、史学家。字龙涎,号默轩,忠州黄骊(今韩国京畿道骊州)人。早年状元及第,历仕高丽元宗、忠烈王、忠宣王、忠肃王四朝,官至判佥议府事,封骊兴府院君,谥号文仁。著有《默轩集》《编年要录》等。[1][2] 人物生平
闵渍生于1248年,自幼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于十九岁状元及第。他的一生见证了高丽王朝的政治变迁与文化发展,官至判佥议府事,封骊兴府院君,谥号文仁。
早年教育:闵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政治家庭,自小接受良好教育,八岁便能撰写文章,十七岁中司马试,十九岁状元及第,显示了其非凡的文学和政治才能。 政治生涯:闵渍的政治生涯跨越了高丽元宗、忠烈王、忠宣王、忠肃王四朝。他历任南京掌书记、通文院录事、卫尉主簿兼直翰林等职,最终官至判佥议府事,封骊兴府院君。 外交策略:在处理与元朝的关系时,闵渍展现出高超的外交策略。他提出的“劳师致讨,不如遣使招降”建议,得到了元世祖的认可和赞赏。
施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