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畴
唐朝官吏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王福畤(615—694),原籍太原祁县,绛州龙门(今
山西省河津市
)人,
隋朝
思想家
王通
之子,
唐朝
诗人
王勃
之父。在唐朝历任
太常博士
、
雍州
司户参军、
交趾
县令、
六合
县令等职,后被授予齐州
长史
、
泽州
长史。
武则天
长寿三年(694)逝世,享年79岁。
[1]
人物生平
仕途生涯
王福畴原任雍州司功
参军
,后因王勃私杀官奴一案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出狱后,决定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在途中路过
南昌
时,参加了
阎伯屿
举办的滕王阁笔会,写下了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
》。在笔会中,王勃毫不推辞地接过
纸笔
,当众挥笔而书,写下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阎伯屿惊叹不已,拍案称奇 ,称赞
王勃
为“天才”。王勃探望父亲后,在返程途中不幸溺水身亡。王福畴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2]
撰写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