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文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孙本文,(1892一1979)字时哲,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1]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2]
1915年孙本文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考取江苏省公费留美。1921年孙本文就读于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主攻社会学。1922年孙本文获伊利诺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4年孙本文入纽约大学研究院继续研究社会学、高级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统计学。1925年孙本文获纽约大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入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兼习经济学。1926年孙本文学成回国。1926~1928年孙本文任上海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1928年孙本文与吴泽霖吴景超等倡议组织“东南社会学会”。1929年孙本文任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兼系主任、教务长、师范学院院长等职。1941年教育部于全国学术界遴选部聘教授三十名,孙本文是其中之一。1949年初,孙本文被教职员工推选为中央大学护校委员会主席。孙本文历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南京经济学会理事和副会长,江苏省第一至第四届政协委员。1979年2月21日逝世,享年八十八岁。[1]
孙本文在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社会学实际应用、社会学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学术界誉为“早期中国社会学的集大成者”。[3]

人物经历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北大学习期间,他与冯友兰同班,通过老师康宝忠接触了季廷史的“同类意识论”,并喜读埃尔伍德的著作。1921-1926年留学美国,1922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获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复旦公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师范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26-1928年在复旦大学讲授社会学;1929-1949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社会学系主任。1928年与吴泽霖、吴景超等发起成立"东南社会学会"。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学社,任理事一职,并主编《社会学刊》。1928年国立中央大设社会学系后,孙本文任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1979年2月21日逝世。他毕生从事社会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