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博物馆

北京市朝阳区的国家三级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是北京唯一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内,为国家三级博物馆。[6][3]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以金银器、纺织绣品和竹木漆器为主。[1]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馆长是曹彦生。[7][8][9][b]
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张留孙建立北京东岳庙,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东岳庙开始扩建,先后经历多次扩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东岳庙的基本格局已经具备,建国前夕,东岳庙为机关、学校所占用,就此关闭半个世纪之久。1986年,朝阳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1999年春节,该馆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6月27日,中国民俗学会落户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1月22日,“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该馆挂牌。6月,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北京民俗博物馆被正式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1月,东岳书院在东岳庙东路揭牌。[4]北京民俗博物馆由正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10]全馆共有11个常年开放的展厅,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2]陈列室中共有九个连续展室和四个独立的展厅,建筑布局相对密集。[11]
2004年4月13日,北京民俗博物馆“老北京商业民俗保护”项目列入文化部中国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2008年6月,该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幡鼓齐动十三档”被列入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月24日,北京民俗博物馆被评为“北京市社会科学普及试验基地”。[4]

发展历史

元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