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组织的战役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发生于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是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和北满部队在南满临江、通化地区和北满松花江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和进攻相结合的作战,是由一连串战役、战斗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战略行动。[2]
1946年,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处于战略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国民党军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和计划,大举进攻南满解放区。陈云、萧劲光等指挥的南满军区部队和林彪、罗荣桓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三个主力纵队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方针,实行南北配合作战。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向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1947年1月5日,北满民主联军第一次渡过松花江,迫使国民党军北援,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休整。1月30日,国民党军第二次进犯,南满民主联军发起反击,迫使国民党军停止进攻。2月13日,国民党军第三次发动进攻。2月21日,北满民主联军第二次越过松花江。在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第三次进攻失败。随即,北满民主联军撤回江北,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大举北犯。3月8日,北满民主联军第三次越过松花江反击,国民党军被迫调兵北援,北满民主联军遂撤回江北休整。3月27日,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经过几天激战将其挫败。[3]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共歼敌4万余人,[4]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南满解放区的进攻,并迫使东北国民党军队全面转为守势。[3]

战役背景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处于战略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处于战略防御态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都把目光首先聚焦在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从各战略区抽调11万部队和2万干部进军东北,占得了先机。但不久,国民党军就在美国的支持和帮助下,从秦皇岛登陆,凭借优势装备打下山海关,沿北宁路向东北发起进攻,占领了锦州沈阳等城市。1946年4月至6月,国共两军在东北先后进行了本溪、四平、鞍(山)海(城)等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相继退出这些城市,总部及一部分主力退至松花江以北,南满部队也主动撤至本溪以东、吉奉以南地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