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

天球上投影位置相近恒星的组合
星座是(Constellation)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是一种具有特征并容易记忆的恒星在天空的投影图案。不同的文明和历史时期对星座的划分可能不同。现代星座大多由古希腊传统星座演化而来,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全天精确划分为88星座。[2][3]
古人为了方便认星,就把位置比较靠近的星星划分成群,并在每一群星中用想象的线条把较亮的星联结起来,形成各种图案,这些星群就称为星座。星座将天空分成若干片,因此最古老的星座名称通常都源自更加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公元前13世纪,古代巴比伦人把黄道附近的星座确定为12个,依次称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表达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位置而将黄道这个大圆划分为12段,称为黄道12宫,每宫占30度,又将黄道12宫和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联系起来。[3]
1841年,J.F.赫歇尔提出星座界线,以赤经线和赤纬线划分。世界通用的星座体系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1928年最终确定的。它以传统的星座为基础,将整个天空统一划分为88个星座,并规定以1875年的春分点赤道为基准的赤经线和赤纬线作为星座界线。[3]

理论

道家占星家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人类肉眼可见的恒星有近六千颗,每颗均可归入唯一一个星座,每一个星座可以由其中亮星的构成的形状辨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