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镇

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
1
4
喜洲镇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辖镇,[1][2]地处云南省大理市坝子北部,距离下关32公里。其东临洱海岸边,西与点苍山三峰相依,南与湾桥相连,北接上关,南北长14千米,东西宽约6千米,总面积163平方千米。[3]截至2023年5月,喜洲镇辖13个村委会,总人口数68655人,常住白、汉、回、纳西、傣、彝族等15个民族,白族占89%。[3]
喜洲镇地势西高东低,海拔约2096米,其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该镇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降水适中,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17天。[a][3]喜洲镇历史溯源于汉,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洱海地区设益州郡,辖叶榆县,故址在今喜洲一带。公元585年,隋朝将领史万岁南征洱海,驻兵叶榆,时称喜洲镇为“史城”。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史城,设“大厘睑”,为南诏国重要的京畿行政区域。[4][5]元朝则称喜洲,明、清、民国时期沿元制。[6][3]建国以后,喜洲隶属几经变动。到1987年,设为建制镇。[6][3]2013年,喜洲镇被列入云南省“3121”工程示范区建设。[7]2020年,其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8]2021年,喜洲镇全力打造“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9]
喜洲镇是中国西南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的核心区之一,[10]境内有白族扎染技艺、白族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12][13]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号称有88院之多,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著名的民居建筑,明朝时有杨士云的“七尺书楼”,清朝有赵廷俊大院,民国时期有严子珍大院等。[14]
喜洲镇是云南省著名侨乡,[15]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6]2007年,该镇获云南省“十大名镇”。2009年,其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镇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2022年12月,喜洲镇入选云南省省级绿美乡镇名单。[17][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