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

北魏时期太府卿
刘腾是北魏宦官,字青龙,他资质伶俐,长期的宦官生涯,造就了他善于见机行事的头脑,靠着这些条件,他从一个低级官官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高位。[1][2]
原是北魏平原城民,北魏政府将此地的部分城民迁徙,刘腾也随着徙民队伍来到了当时南[yǎn]州的谯郡(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后来因事受了宫刑,被送进北魏宫中当了一名宦官。宣武帝时期,支持胡太后,拥立孝明帝即位,迁崇训太仆、侍中,受封长乐县公,迁卫将军、仪同三司。正光元年(520年),联合领军将军元乂发动“宣光政变”,杀死清河王元怿,幽禁胡太后,拜司空,权倾朝野。[1][2]

人物简介

刘腾,字青龙北魏时期的一个著名权阉。原本住(今山东平原县),后迁居南兖州的进郡(今安徽亳州)。官至大长秋卿、金紫(金印紫绶)光禄大夫、太府卿。他原本是遭阉割的可怜人,因其内心深处的屈辱和自卑感,产生了种种报复、残忍、贪婪、凌虐的变态行为,于520年会同禁军统帅元叉在京都洛阳导演出一场骇人听闻、废后戮相的政治事件,这就是历史上的“刘腾、元叉政变”。刘腾、元叉政变对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北魏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