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学(英语:Egyptology;阿拉伯语:علمالمصريات),是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包括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宗教史、美术史及纸草学等专科研究,也涉及建筑史、技术史、医学史等。西方世界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兴趣,文艺复兴后学术探讨、考察和资料搜集日渐增多,终于发展成埃及学这门近代人文科学的学科。其形成以1822年法国学者商 博良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为标志。20世纪中期,对古埃及文明的关注逐渐扩展到全球,中国学者的埃及学研究也得到起步和发展。 古埃及文明的年代范围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起,到前332年埃及受希腊统治时止。但在此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及在 此之后的希腊罗马统治时期因与埃及文明的萌生、后续有关,一般亦列入埃及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
埃及学是世界考古和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学科。以现代科学方法和电子仪器进一步探索金字塔等埃及古迹,是埃及学发展的新方向。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呢它的重要性:首先,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埃及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和它的无数奥秘始终极引后人孜孜不倦穷原竟季;其次,有雄及文化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形成和西亚、非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从总体高度把握人类文明史,探讨国家的起源、文字的起源、宗教的早期形态、科学与艺术的初期阶段等重大理论何题,不能没有埃及学。
古埃及历史的分期古埃及人曾将自己国家的历史按王朝划分,总计31个王朝,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前332年),埃及法老王朝终止。19世纪西方史学界又进一步把这些王朝按统一、分裂的大势分为早期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王朝7个阶段,加上早期王朝之前还有一段奴隶制小国萌生发展的前王朝时期,总共8个阶段,概括了古埃及文明发生、发展、繁荣以至衰亡的历史。